|
|
|
|
//张宇豪,圣加伦大学学子,社区主笔
圣加伦大学好像神不可及,又好像与我们无关。关注年轻的成长,从中汲取动力。做一个永远不老的学生。圣加伦宝典出自圣加伦学子之手,让我们和他一起共同关注和领略圣加伦大学的风采。//社区主席张红修改。
本宝典共包括3部分,分别是学习篇,求职篇和生活篇。其中生活篇又可分为行、住、食、杂4节。
学习篇
在说学习之前,我想先讲一下个人的心态问题。
心态调整很重要。
圣加仑大学(HSG)是欧洲顶尖的商学院,欧洲德语区最好的学府。能来这里的,是人中之龙凤。
特别是瑞士本地和德国的同学,跟他们在一起时,会感到同龄人之间的压力非常大。用我当年的话说,他们无论身材、相貌、家庭、语言、天资、勤奋程度、职业目标清晰程度都很强,你会倍受挫折之感。我曾在这样的压力下曾苦苦挣扎,最后选择不与他们比较,只与自己比。换句话说,就是弃疗了。
不过,这也许是对我这种国内普通211的学生而言。据我观察,清华、人大、上财这样院校出来的同学都还蛮适应的。一位上财的同学曾对我说,上财的人如狼似虎,为学习和工作拼命。不过这里还是慎重地强调一下:这种压力不可小觑。我这一届的同学中y有上到最后把课都退掉的。下一届听说这样的更多。
关于学科
在HSG每一门课的难度都不小,曾和北大汇丰商学院的同学交流过,一门课的任务量稍逊于汇丰一门课的任务量。学校的建议是每学期选30学分,这样3个学期就可以毕业,但往往大家读4个学期,所以一般每个学期选20-25个学分就可以了。
第一个学期如果本科基础不是很好的话,建议只修3门必修课,或者再加1-2门contextual的课。
HSG有三门必修课Financial Institutions(FI),Financial Markets(FM), Quantitative Method(QM)。个人认为三门中FI最简单,QM最难。对于QM,每一次课都必须去,否则极有可能之后完全跟不上进度。曾有同学连续两次没去,后来就只能退课。
关于考试
说到考试,倒是QM最简单,但也最考验人。QM是口试,你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向老师证明你弄懂了某一理论或模型,因此不仅需要你真的弄懂,还需要你表述要concise。我当时老师的评论就是“你表述的有点不清晰”,最后只有5.0。
其他两门的考试只要上课认真听都不难通过。但要拿高分就得掌握好时间,题目不少,如果你写得慢,或者每一题写得太多,结果很可能做不完。我当时FI有30-40%没做完,FM有20-30%没做完,最后的成绩是4.5和5.0。因此强烈建议大家答题时言简意赅,并且有紧迫感写快点。
Research Seminar也建议早选,如果第3个学期出去交换,建议第2个学期修完。
关于绩点
绩点在欧洲看得比国内还重,不要以为读了硕士以后不读博士,绩点就不重要了。你找工作时会发现在欧洲好的雇主对求职者的绩点要求很是严格,没有5.0(相当于清华大学80分)连网申都填不了(如BLACKROCK)。
像投行咨询这种我猜测起码得有5.5才能去申。据我所知,第一年下来会有不少同学绩点可以达到5.8/5.7。所以要想找好工作,努力拿高绩点吧骚年。我当时就是掉以轻心,第一学期的绩点惨不忍睹。再强调一句,在HSG拿高绩点真的很难,迄今为止我只有一门得过6.0,也许这跟我是学弱有关。
关于选课
HSG选课系统有些不一样,不像国内是按绩点排序的,而是通过投标。每人手里每一轮有500点(交换生会有1000点),用来投注到你要选的课程上去。越火的课程你需要投更多的点才能中标。建议的选课战略是第一轮先选你最想上的一两门课,最多不超过三门,然后对这些选择下重注。
有时候,一门课要选上需要400点甚至500点。第一轮选完后,第二轮依法炮制。我的经验是投资类课程和软件类课程都非常火。投资类不难理解,软件类指MATLAB,R语言这类。一般而言,没有400点你选不上这两门课。
HSG有很多课程是去国外或瑞士其它城市上的,如秋季学期去伦敦的投资课程,春季学期去新加坡的PE课程,还有去德国柏林,比利时布鲁塞尔,意大利米兰,或者瑞士日内瓦的课程。这类课程通常都比较火。
有的是通过选课系统选,建议如果很想去,放至少300点上去。有的则不是,如PE课程,是通过发邮件或者填谷歌表单。这样的课程一般是名额有限,前一半是先到先得,后一半是筛简历。如果对这类课程感兴趣,建议时刻保持注意或者通过微信群咨询有上过该课程的学长学姐。
关于退课
HSG是选课难退课易。在HSG退课是没有任何惩罚的,所以你经常会发现一门课上到后面人越来越少,因为大家不来了。只要你最后不参加期末考试或者不交最终的paper,都被视为自动退课。但是如果你参加考试或者交了paper的话,就肯定会有一个成绩出来。所以,HSG学生通常的做法是对没有把握的课不要去考试,以免最后出来的不及格留在成绩单上难看。这也是我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关于旁听
关于旁听,一般而言都是允许的,你跟老师说一声就行。你也可以照常做平时作业,参与小组项目,老师也会给你打分,只是最后你拿不到官方成绩。我曾经完整旁听过MATLAB的课程。
关于德语学习
关于德语学习,强烈不建议大家第一学期就通过德语A1考试。因为一旦你通过了,之后你就不能在选课系统里选德语课程了。纵然你可以旁听,可终究不如你选上了德语课。此外,除了学校之外,市中心火车站大楼里有一家语言学习机构KLUBSCHULE可以学习德语。对于学生而言,政府可以补贴400法郎,但只补贴一次。因此寒暑假期间,如果想学习德语,可以去那里学习。
求职篇
关于招聘
每年秋季学期10月份,HSG就会迎来盛大的招聘季,具体分主题举办各种各样的公司宣讲会,workshops,interviews等等,如Banking Days,Consulting Days, Industry Days等。
各种行业巨头都会来HSG,如Banking Days的高盛,摩根,瑞信等;Consulting Days的MBB。很多活动,都会在career.unisg.ch上放出来,大家都可以申请,但一般而言你能拿到2,3个活动的邀请就很不错了。
我当时就只拿到了罗斯柴尔德和BlackRock的presentation和Bloomberg的销售岗的面试。但后来得知这次面试不作数,需要我重新去彭博的公司网站填写申请,因为我对销售岗位不感兴趣,遂此便没了下文。
不只是彭博,拿到其他公司面试的同学也说需要再走一遍网申、面试的常规流程。不过相信如果你在Banking Days上拿到了面试,且给面试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就算你得重来,你会比其他人有很多优势。所以我在Banking Days的最终情况是拿了不少礼品,offer一个都没有。
不过确实有厉害的同学,主要是瑞士和德国同学,拿到了各大投行的伦敦暑期实习。据我所知,其他中国同学的境遇和我类似。当然,在那段时期内,你会特别有挫败感,因为你觉得连参加Golden Sachs的presentation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总结下:BankingDays大家长长见识就好,不要太当真,不然真的会被伤得很重。
除了这几大Days,还有其他的,例如PEVC Days,这个是每年春季学期由PEVC Club举办的。大家对PE、VC感兴趣的请保持注意。说到这,顺便谈谈HSG的我认为的最有用的4大Club。
关于4大Club
每个Club都有自己的网站,大家可以谷歌搜索,所有的活动都会在上面。如果想参加Club组织的活动,有的需要入会,有的不需要。参加活动一般都需要申请,因此我强烈建议入会,因为入了会你入选几率大增。
每个Club的入会费都为50法郎。除了这4大Club,也还有其他很多很好的Club,如Industry Club,以后想进入除银行、咨询以外行业的,建议加入Industry Club。
欧洲的很多企业在华发展都很不错,如瑞士的工业机器人公司ABB、雀巢、罗氏制药(Roche)、诺华制药(Novartis),列支敦士登的建筑设备工具公司喜利得(Hilti),德国各大汽车公司,丹麦的诺和诺德(Novo Nordisk),法国的各大化妆品公司在华都有很大的用人需求。
HSG在欧洲备受认可,而我们又有中国背景,所以如果想去这些公司的中国部门谋一份职位不是很难的事情,想留在这些公司的欧洲总部也希望很大,特别北欧三国的公司,完全不需要你会当地语言。法德会要求掌握当地语言,瑞士工签卡得很严。
除了10月份的招聘节,第二年的春季3月份还有一次机会,HSGCareer Fair。据传,这是瑞士唯一一场专门针对一所大学的career fair,所以可见各家企业对HSG学生的重视程度。
但与10月份的相比,这次来的企业虽然也很好,但都不是行业的顶尖公司,而是一些瑞士本地或者欧洲的中型公司,且大部分都是工业公司,投行咨询类很少。Career Fair通常从上午9点开始,到下午5点结束。
HSG有很好的职业服务中心,会经常组织修改简历,面试如何着装,面试技巧等诸多讲座,你也可以一对一预约中心的老师为你修改简历,修改cover letter,模拟面试等。服务中心的网站是career.unisgh.ch,这个网站也相当于HSG的内部求职网站,上面会经常挂出来一流企业的招聘信息,大家可以多多留心。
关于职业服务中心,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每年10月份中心会和MBF,SIM项目联合举办一个CareerPower Day。这个活动只有MBF和SIM的人能参加,算是给未来的金融和咨询精英提供认识的机会。这是一个两天的活动,会让参与的同学扮演两家准备合并公司的各个岗位的员工,如CEO团队,或者财务,研发,咨询等。
这个活动其实相当于公司招聘过程中会出现的Assessment Day,它的目的就是告诉你这个AssessmentDay的套路是怎样的。我觉得这个活动用处极大。我当初能成功进入CEMS,与此关系密切。因此强烈建议大家参加。
二是中心会每年推出Mentoring Program。你需要申请,mentor一般是来自各个行业的精英,因此竞争激烈,每年只有70%的人能得到mentor。我的mentor是来自瑞信的IT部门的高级经理,她是波兰人,会5门语言,但不是程序员,而是负责领导程序员满足内部客户的IT需求。她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因此她的工作主要是沟通性质。
因为她并不是金融人士,因此从功利的角度看对我的职业发展而言其实作用并不大。她不能像有的mentor那样直接推荐我实习,或者推荐我认识其他的金融人士。但我还是很感激我的mentor。她在人生上,在沟通这种软技能上教会我很多。
当然,她也帮我修改简历,cover letter等。我申请CEMS时,她鼓励我自信,为我出谋划策;前不久我跟她说我实习老板说我写的business email不行,她就马上给我发了几百字的消息告诉我如何写。说实话,我挺感激我的mentor的。
有时候,你写好了简历,想让同学帮你看一看,结果个个都说没空,但我联系我的mentor,她总是说好,并在第一时间内给我回复。基本上,她写给我的每一封邮件,都包含1000个单词以上,对我的问题回答得非常仔细,认真。总而言之,说了这么多的,是想说这个MentoringProgram真心不错。
你mentor足够牛逼的话,能直接给你安排实习,我有一个同学就是这样。但还想补充一点,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获得mentor。这与你的经历有是否有趣,本科成绩怎么样,实习经历有没有,GMAT分数如何相关的。我猜测,我的mentor选我一是因为我曾经在波兰的华沙中央商学院(Warsaw School ofEconomics)交换过,二是我的GMAT有750分。我有一个同学,曾在PE公司实习过,她就顺利地获得了一位PE领域的mentor。
除了这些渠道之外,MBFMonthly Newsletter里也会有一些实习或工作信息,请大家多多留心。此外,HSG Alumni协会也会经常组织校友分享会,此时就是networking的好时机。
还有Alumni协会在HSG的EMBA中心定期举办一系列校友交流活动,大家可以积极报名参加。活动的名字是Zukunft Finanz der Schweiz(瑞士金融的未来),每一次讲座都会有专门的主题,如资产管理等。这些活动如果有名额留给MBF学生的话,MBA办公室会发邮件给大家。大家注意仔细看,并及时提出申请就是。
上课也是一个找到实习或工作的途径。有很多课程会有companyvisit,你会有跟公司的高层和HR接触的机会,你可以通过他们了解该公司的用人需求。一些教授还会有与公司的联合研究项目,会招募学生参加,这样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我当时选了一门课叫做Value Based Management in Insurance,就是这样。但可惜当时我觉得任务太重没有报名参加研究项目(一个和苏黎世各大保险公司的联合研究项目,包括苏黎世保险,安联等),现在想来悔恨万分。
因为后来我了解到之前曾有一个学姐参与了一个教授与UBS的联合学术研究项目,她后来在瑞士找到了工作。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不得而知,但我相信至少是有助益的。
生活篇
这部分按行、住、食、杂的顺序来讲。
(一)行
圣加仑的公共交通系统十分发达,基本上你可以通过坐公共交通到达瑞士任何一个偏远的村落,这也是瑞士政府的一种治理哲学,因为他们认为便捷交通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直接盗用某位瑞士老师的话)。
自然,这样做,政府得每年补贴铁路和公路公司很多钱。但尽管如此,对来自中国的同学而言,交通费用仍是比较重的负担,尽管大家一致认为瑞士交通非常便利且准时。说到这里,插一句。瑞士的铁路,公交基本是严格遵守时刻表上的时间,公交偶尔晚来个一两分钟,但铁路几乎没有。另一个角度说,他们都是准点走。所以如果你慢了个半分钟,期望司机停下来等你也是不可能的。与之对比的是,德国的公共交通在国内被神化,但真实情况很不堪,误点很正常。这个等你有机会去德国转一圈便知。
有一个省钱的办法。买火车半价卡(Halbtax)和7点卡(Gleis 7)。前者没有年龄限制,后者得是25岁(也许是26岁,未确认)以下的青年人才能买。持有半价卡,所有火车票打对折;持有7点卡,从晚上7点到第二日早上5点,坐火车免费。但在瑞士没有火车在深夜开,所以你可以理解成晚上7点到第二日凌晨1点或2点免费坐火车。
关于公交,建议买月卡,持有半价卡,52法郎每月,圣加仑城内无限坐。正常的公交一次票是2.6法郎,天票是5.2法郎,所以月卡的价钱只相当于10张天票,非常划算,并且省去你每次投硬币的麻烦。建议先买半价卡再去买公交月卡,因为没有半价卡的话,价格是69法郎。
对于将在圣加仑呆一年的同学,可以买公交年卡,更划算(公交公司不出售半年卡)。买了这3张卡,基本上在交通上你可以省下很大一笔。半价卡和7点卡建议下飞机之后就在那里得SBB售票厅购买,你需要提供两张照片。
若当时没来得及买,圣加仑的火车站就可以买。公交卡可以在圣加仑市政厅(Rathaus)前面的St.GallerBus售票厅购买,但售票人员不能说英文,建议不会德语的同学找人陪同购买。
除此之外,火车票还有一种叫做Supersaver的票,这种票通常比对折过后的正常票价还便宜一点,但只限于当天当车次,也不是所有车次都有这种票卖。建议下载一个叫做SBB的App,上面你可以很便捷地查看Supersaver的票,也可以用来购买火车票,汽车票,和查找路线,可以说是比谷歌地图还好用的出行神器。
如果你一天之内要去很多地方,发现票价加起来大于40法郎,那么建议你买SBB天票,拥有天票,你可以在当天凌晨5点至次日凌晨5点期间无限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包括火车,公交,船舶。当然,那种旅游列车(即所谓4大瑞士旅游线路火车)你是不能坐的。
天票在圣加仑市政厅有售,每张40法郎,每日限量40张,立等可取。也可网上预订,但预订的需要第二日才可取。网址是www.tageskarten.stadt.sg.ch。
除了天票之外,还有3日票,周票等,但那是给旅游者用的,我不是很了解。有一种叫做GA的年卡,一年之内承做任何交通工具不要钱,但据说死贵,没有了解过。
有一点差点忘记了,坐火车一般都会查票,没有买票的话会被罚得很重,好像是500法郎。
但有同学说,你主动跟查票的讲你急急忙忙上火车没有买票,他不会罚你只会让你补票,此方法我没验证过。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建议赶快用SBB App买一张下一班的票(过去可买一天当中任意时间的票,但现在不行了,只能买你所在时间之后的票)或者干脆买张天票。
曾听说有人去康城买东西一般不买票,遇到查票的就直接买张天票(去康城的火车查票很少,但其他的几乎肯定有人查)。忘买公交票的罚款是100法郎。公交一般没人查,但有时候会杀你个措手不及。所以强烈建议买公交月卡,从此坐车心坦荡。
(二)住
学生一般都与他人合租,这种房子叫做WG,一般是2人,3人或者4人合租。圣加仑一间15平米左右,带有全部家具的,位于邮政编码9000范围内的WG的价钱为一个月500-600法郎左右。
600-700法郎每月的房间应该是很不错的了,无论是面积、位置、家具都应该令人称心了。找房子建议找离学校近或者靠近市中心。也有另一种房间,适合一个人或者男女朋友、夫妻住的,叫做studio。Studio一般有一个卧室,一个厨房和一个卫生间。
一般而言同样的位置,studio的价格要贵一些,通常价格位于800-1000法郎每月。不过距离学校和圣加仑市中心越远,房子价格就越便宜。St. Fiden的房子要便宜些,再远一点Wittenbach的房子很便宜,一个studio也不超过600法郎每月。
其实无论住哪里,交通都很方便,基本上半个小时之内从家出发都可以到学校。这与大城市例如上海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找房子的地方主要有三个。
一是FB上的HSG Sharingiscaring Group,里面会经常有学生挂出来要转租的房屋,特别是学期结束时如暑假的6/7/8月,寒假的12/1月。此时是找房的好时节,一旦过了这个时点,就不太好找房子了。因此建议学弟学妹们早来圣加仑1个月,方便找房。
在瑞士,你看上房子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房东看上你,愿意租给你。因此通常会有所谓的“租房面谈”,其实就是你和房东聊聊天,彼此了解,此时你需要大大方方,不卑不亢,就当做是普通朋友那样聊天就行。
二是网站wgzimmer.ch。三是网站newhome.ch。这两个网站你可以自行探索。对于交换生而言,还可以通过学校的House Office找房,但需要支出一笔250法郎的服务费。最近,我从一学妹得知,非交换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Office找房。因此,当你不想花苦工或者实在找不到时,不妨花些钱让学校帮你找。
租房的价钱一般都会写明是全包还是不包括电费和电费。除此之外,房源也有带家具和不带家具两者。这些细节你多留个心眼便是。还有一般房东通常会要求你放一个月的押金,这很正常。但也有的房东会因为你不是欧盟的人,收你两个月的押金,建议避免此类房东。
这里有个友情建议,不建议住很高的楼层,因为搬家难,除非住的地方有电梯。
(三)食
首先,在瑞士进餐馆很贵,其次圣加仑的中餐馆味道只能说尚可(听说,我未曾吃过),所以基本上中国学生都是在家做饭。不只是中国学生,其他国家的都是,毕竟学生穷,消费不起去餐馆吃饭。
当然,有课的时候,我们会在学校食堂解决午餐,价格一般是8-10法郎,我觉得味道不错。食堂也有卖中国饭,类似于盖浇饭那种,14法郎。曾吃过一次,确实不错。
除了主食堂之外,图书馆楼里有个小食堂,专卖意大利面,8法郎一盘,味道也可以。此外,学校后面有一家中餐,卖打包盒饭或面,9法郎,味道只能说一般,偶尔吃吃还行。
这里,我要介绍市中心的FHS(圣加仑应用科技大学)的食堂,自助餐只要7法郎。你会有一只中等大小的碗,你可以装满他,甚至堆得很高。大部分情况下,自助餐有肉,所以你终于可以大快朵颐了,但有时全素。不过就味道而言,我个人觉得还是HSG的食堂强一些。
因为基本上都是自己做饭,因此去哪儿买食材成为省钱的秘诀。距离圣加仑1个小时火车就是德国的康城(Konstanz)。一般大家都去康城购物,因为价格通常会比瑞士的便宜30%-50%。
大家会选择在晚上7点以后出发。但对我而言,我去康城的次数比较少。因为来去的时间确实有点多,并且除去肉类外,圣加仑的东西并不比康城的贵多少,指绝对值(菜2法郎便宜一半也就是1法郎,肉动辄十几法郎便宜一半就很可观了)。
有些东西,瑞士的品质更高,例如牛奶,豆奶,酸奶。所以我一般去康城主要是购买肉类,一般一次会买6/7盒,然后回家冷冻起来(冷冻能使肉保质期延长一个月,所以就算过期也没关系)。严格来讲,从康城回瑞士每人每次携带的肉食不能超过1公斤,但其实也没什么人查。所以你就大胆的去康城买肉吧。
在圣村,购物超市的地方一般有三处,分别是Migro,Coop和Manor。至于去哪一家,就看你家距离哪一家近了。火车站那里有一家大的MIGRO,同时有一家小的Denner。Marktplatz对面有一家大的Coop,在靠近老城区的UBS那里也有一家稍小的Coop。在Broderbrunen,也就是从火车站通往老城区的路上有一家Manor。具体地址的话,谷歌便知。
超市周日不营业,周六到下午5点,周四到下午9点,其余时间都是到下午7点。
在国外,亚超少不了。我所知圣村目前有两家亚超,一个是Asianway,在Langasse上,另一家在火车站的Migro的后面。两家都是越南人开的。Asianway的东西越来越少,有时能买到过期的,所以需要火眼金睛。MIGRO后面的还没去过,据说还不错。康城也有亚超,在Kaufland里面有一家,去过两次,感觉还不错。
(四)杂
如果想买杂物,如被子,家具啥的,可以去市郊的IKEA,坐1/4/7/151路可以到(用谷歌搜显示不出公交线路来,建议用SBB App)。其实很多在Marktplatz的Coop可以买到,建议可以先去那里看一看。特别提醒,洗脸毛巾,其他几家超市都没有,只有Coop有。买文具的话,可以去火车站Migro楼上的Mueller买。
健康保险的话建议买Groupe Mutuell的Academic Care。它分三档。我买的是最高的那一档,每个月115法郎(曾经是90,2017年涨价了),没有免赔额限制。其余两档便宜些,一个是超过100才能报,另一个是超过500才能报。
除了这一家,瑞士很多学生购买Swiss Care的保险。这家保险公司的保单都有免赔额限制,最低的100,其次是300,最后是500。Academic Care未曾涨价的时候,我对比过发现买Academic Care更划算。涨价之后我没有对比过,但据说这次所有保险公司都涨了(有心人可以考证下)。所以我的建议是购买Groupe Mutuell的健康险。公司地址是Poststrasse12。
除了健康险,我还建议购买Helvetia的住宅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拥有第三者责任险,当你不小心弄坏房东的家具时,保险公司赔付。在瑞士,弄坏家具很贵的。曾有同学因为把锅放在木头做的案板上留下了焦痕,被索赔1000法郎。所以以防万一,建议购买第三者责任险。拥有住宅险,当你遭遇入室盗窃时,保险公司赔付。
此外,住宅险自动包含了偷盗险。即如果你在外面被偷了手机,被人抢劫啥的,公司也赔付。住宅险还有一个理赔范围就是,当你不小心把手机屏幕摔碎了,保险公司照样理赔。因此强烈建议购买这两个险。我个人还够买了Helvetia的旅行险。
当我或者同行的旅伴生病而必须改签或者取消行程时,保险公司理赔机票或者火车票,酒店预订费等。这个保险买不买,全凭个人需要。三种保险的保费加起来一年200法郎出头,很实惠。就个人经验而言,前两个保险我用上了,第三个能用上但选择没用。最后补充一句,在瑞士找保险公司报销特简单。以失窃为例,价值低于500法郎,你不需要出具任何证明,如购买记录等;高于500法郎,你只需去警察局报案,拿到报案单即可。一般而言,从你索赔到收到钱,可快至1个星期。
瑞士有3大电信公司,Swisscom,Salt(收购了Orange),Sunrise。Swisscom的信号质量是最好的也是最贵的。最便宜的是Salt,并且经常搞活动。如果你在搞活动期间办理套餐,非常划算。
以我的套餐为例,每月9.9法郎,30分钟通话,无限短信,1.5GB 4G流量,套餐有效期24个月。虽然通话时间少,但一来salt号码之间互相通话免费,二是大家都用微信,WhatsApp,Messenger聊天,所以30分钟通话完全够了。因此建议大家选择Salt。但是初次办理,SIM卡比较贵,需要49法郎。不过在瑞士,SIM卡可以更换所有者。
因此,新来的学弟学妹可以找要走的学长学姐,跟他们商量好,然后两人同去营业厅办理相关手续即可。这样你就可以省下49法郎了。
关于理发,瑞士很贵,一般需要20法郎。所以大家一般都去康城理发,价格会在10-15欧元之间。圣加仑有一家土耳其人开的只要17法郎的店,地址是Zuercher Strasse 269, 9014 St. Gallen。除此之外,在Poststrasse上,3路车Poststrasse站对面,有一家理发店,男生25法郎,我理过一次,感觉技术和服务都非常好。
关于健身。
不像国内大家只注重吃,而不注重身材。这边的人从小开始就会健身,所以个个身材都很不错。HSG有一个很大的体育馆,里面有很多健身器材。如何使用,在开学的时候会有讲解,你报名参加便是。
值得一提的是,HSG会开设很多健身课程,例如Bodypump,Bodytoning,Indoor Cycling,Boxing等,都是免费的,但你需要通过网站sport.unisg.ch进行注册。注册会在训练当天的上午7点开放。
Bodypump和Indoor Cycling是最热门的,你需要提早注册。带你训练的导师很多来头不小,例如曾经在麦肯锡工作的大牛,或者某创业公司的老总。对他们而言,来HSG做运动教练主要是换一种生活方式,免费健身,赚外快是其次。
学校里有个Asian Club,是几个瑞士华裔建起来,主要是作为一个大家互相认识,娱乐的平台。但近来Asian Club也组织一些去企业参观的活动,看来AsianClub有意转变为一个更加严肃的俱乐部。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这个Club的活动。
后记
一直以来就想写这篇经验贴,但直到今天才动笔写,说来惭愧。这篇文章覆盖了在HSG学习生活会遇到的大部分问题,但还有诸如如何申请MBF,SIM,CEMS,交换学校选择等重大问题没有覆盖到。
以后抽时间我会写一篇如何申请HSG的MBF,CEMS的文章。关于如何申请SIM以及在SIM的学习情况,我会尝试拜托SIM的前辈写一篇经验贴。
关于HSG的总体介绍的,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好的答案。有这方面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知乎上搜索“在圣加仑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问题。
本经验贴完成仓促,难免会有很多不足和错误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指正。如果有什么你认为重要的但我没有提及的信息,也欢迎你和我联系。很可能你的信息对其他人很宝贵。
基于我收到的反馈,我会重新整理发布这篇经验贴。如果你曾在圣加仑大学学习过,愿意跟未来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你的经历与体验,我非常欢迎。你可以投稿至我的邮箱(yuhao.zhang@student.unisg.ch),我会整理发布在此公众号上。
看官,听说点赞和转发,能让下部宝典加速面世哦!
新鲜出炉!
经过一年多的讨论、磋商与努力,
为什么ZHAW最牛?
因为ZHAW是瑞士唯一一家有歌德考试资格,
为什么要学习德语?
看看周围的成功人士,就知道了:不光是学会,
否则就像那些早年来瑞士的意大利人,
瑞士至少300家德语学校,我们只是为您提供了一种选择!
优惠措施:
在2017年2月21日前报名,您将享有早鸟优惠价格
标准课程A2 – C2+: 100瑞法优惠
专门课程:
德语工作和学习课程: 10%优惠
德语考试准备课程: 10%优惠
请在登记时使用优惠代码 ‚CHCCH’。
具体信息,请点击链接:http://www.zhaw.ch/
时间:
2017年3月13日起开课
2月14日至28日德语咨询日 (无需提前预约,免费德语水平测试)
地点:
In Zürich,Lagerstrasse 41, 8004 Zürich
In Winterthur Theaterstrasse 17, 8400 Winterthur
联系方式: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www.zhaw.ch/daf
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
Zürich Hochschule für Angwandte Wissenschaften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Theaterstrasse 17, 8400 Winterthur
Telefon 058 934 60 90
Fax 058 935 60 90
E-Mail info.daf@zhaw.ch
资料下载:
ZHAW瑞士歌德授权学校课程优惠信息DE_CN.pdf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für Beruf und Alltag – Kurse im Frühlingssemester 2017
Gute Deutschkenntnisse eröffnen viele Möglichkeiten – in Studium und Beruf sowie in Ihrem Alltag in der Schweiz. Möchten Sie Ihre Deutschkenntnisse verbessern oder sich auf eine Goethe-Prüfung vorbereiten?
Ab 13. März starten in Zürich und Winterthur über 40 Deutschkurse auf den Stufen A2 – C2+, auch speziell zur Vorbereitung auf die Goethe-Prüfungen im Juni/Juli 2017 und August 2017. Alle Informationen zu unseren Stufen- und Spezialkursen finden Sie unter www.zhaw.ch/daf.
Als „Early Bird Angebot“ profitieren Sie bei Anmeldungen bis 21. Februar 2017:
Standardkurse A2 – C2+: CHF 100 Rabatt
Spezialkurse: 10 % Rabatt
Deutschkurse für Beruf und Studium: 10 % Rabatt
Prüfungsvorbereitungskurse: 10 % Rabatt
Bitte notieren Sie den Vermerk „CHCCH“ bei der Anmeldung.
Vielleicht haben Sie noch Fragen zu unserem Programm?
Kontaktieren Sie uns telefonisch oder per Mail! Wir beraten Sie gern, damit Sie Ihre Ziele erreichen können. Oder lassen Sie sich persönlich in Zürich oder Winterthur über unsere Kurse und die Prüfungen des Goethe-Instituts informieren:
An unseren Beratungstagen zwischen 14. und 28. Februar 2017 testen wir unverbindlich Ihre Deutschkenntnisse und beraten Sie ganz individuell, damit Sie im richtigen Kurs Deutsch lernen.
Wir freuen uns, wenn Sie ab 13. März 2017 an der ZHAW Deutsch lernen.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www.zhaw.ch/daf
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 Kursort in Zürich
Zürich Hochschule für Angwandte Wissenschaften Lagerstrasse 41, 8004 Zürich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Theaterstrasse 17, 8400 Winterthur Kursort in Winterthur
Telefon 058 934 60 90, Fax 058 935 60 90 Theaterstrasse 17, 8400 Winterthur
E-Mail info.daf@zhaw.ch
Unterlagen: ZHAWGermanCourseInfoFlyer
瑞士中国人社区全体团队成员和ZHAW全体师生祝
大家新春愉快,万事如意,阖家欢乐,鸡年吉祥!
主讲人:祁斌,中投副总经理
Dr. Bin Qi, vice Chairman of 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 (CIC, the Chinese sovereign fund) would like to give a speech about th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china and global. The target audience would be Chinese investment professionals, students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who have interests about investment in china etc.
我们有幸邀请到来瑞士参加Davos论坛的中国投资公司的副总经理祁斌博士,
本次活动,瑞士中国人社区全程协助组织,
We wish you happy new year!
Andi Lüscher, Radio SRF
Die Studienplätze der beiden ETHs in Lausanne und Zürich sind bei den Chinesen besonders beliebt. An der ETH Zürich sind derzeit 540 Personen mit chinesischem Pass eingeschrieben. Das sind acht Prozent aller ausländischen Studierenden.
Die Chinesen kommen aber nicht nur, um zu studieren, sondern auch, um hier zu arbeiten. Es sind bereits top-ausgebildete Personen, die vor allem in der Wissenschaft tätig sind. «China hat Spitzenforschungsuniversitäten und will in der Forschung positiv auffallen», sagt Henrique Schneider, stellvertretender Direktor des Schweizerischen Gewerbeverbands. Deshalb gebe es viele Kooperationsabkommen zwischen chinesischen und schweizerischen Unis und Forschungsstätten.
Viele Chinesen arbeiten aber auch im Tourismus, in der IT-Branche oder für den chinesischen Staat, zum Beispiel auf der Botschaft. In der Mehrheit sind es Frauen, die den Schritt vom Reich der Mitte ins Alpenland wagen. Das liege an der Mentalität, sagt Hong Zhang, Präsidentin der Organisation «Chinese Community in Switzerland». Chinesische Frauen seien nicht so karriereorientiert wie Männer.
Da es für gut ausgebildete Männer in China mit der Karriere schneller vorangeht als in der Schweiz, kommen weniger von ihnen hierher. Kommt dazu, dass es in China viele Schweizer Unternehmen gibt, und Schweizer, die einige Jahre dort arbeiteten, oftmals mit einer chinesischen Partnerin zurückkommen.
So hat denn auch die Zahl der hier lebenden Chinesen seit 2010 von rund 9000 auf 15’000 Personen zugenommen. Und es könnten noch mehr werden, nachdem mehrere chinesische Unternehmen in der Schweiz eine Filiale eröffnet oder gar Schweizer Firmen aufgekauft haben. Allerdings ist das Wachstumspotenzial begrenzt. Schliesslich fallen die chinesischen Einwanderer unter die Kontingente für Arbeitskräfte aus Drittstaaten.
Original Link: http://www.srf.ch/news/schweiz/schweiz-vor-allem-fuer-chinesinnen-attraktiv
亲爱的女同胞们:
居住在苏黎世,您是不是想更多地参与并尽快融入到瑞士社会当中来?您是否对瑞士文化、人文、历史、政治以及法律感兴趣,是否很希望认识新人,互相交流建立关系网?那么这门课是您正确的选择!
苏 黎世政府专门提供这个课程,用不同语言授课,使您能用您的母语对瑞士文化、教育、人文、历史、保险、法律等方方面面进行了解。您在日常生活中切实遇到的相 关问题都会在这里得到初步解答。您也可以把您在瑞士生活的宝贵经验带来,和大家进行交流。带小孩的家长,也可以安心上课,因为这里提供专门的儿童看护。
融入在于参与!请利用这一宝贵机会!
《在苏黎世生活》系列课程由苏黎世政府城市发展局开设,旨在促进在苏黎世居住的外国人早日融入瑞士当地社会。自2016年起,融入系列课程每年分两期。每期课程同时增设三个系列,历时约四个月,每周三上午授课。2017年3月8日开课。即日起正式招生!
课程开始日期:2017年3月8日
开课时间:每周三上午8:45–11:15
上课地点: Zentum ‚ Karl der Grosse‘, Kirchgasse 14, 8001 Zürich , 电车4路、5路到 „Helmhaus“ 车站下车,双塔教堂后面。
备注:如果您在参加的课程中至少有13次(或以上)考勤记录,就可以得到苏黎世政府颁发的培训证书。如果您是苏黎世市内的居民,您交的学费将以德语课学费赠券的形式等值返还给您
报名表,课程内容及课程费用等其他详情请见附件:课程“在苏黎世生活”
报名表请邮寄至:
Integrationsförderung der Stadt Zürich
Stadthaus (4. Stock), Stadthausquai 17, Postfach 8001 Zürich
或电邮:
E-Mail integrationsfoerderung@zuerich.ch
如有问题请打电话:
Telefon 044 412 37 37
德文网上报名请点击: 此处!
苏黎世政府城市发展局热烈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
Integrationsförderung der Stadt Zürich
Stadthaus (4. Stock), Stadthausquai 17, Postfach 8001 Zürich
Telefon: 044 412 37 37
E-Mail:integrationsfoerderung@zuerich.ch
www.stadt-zuerich.ch/integration
2017春节民族音乐会
Das grosse Chinesische Neujahrskonzert
时间/Time
2017年1月27日,星期五,19:30
Fr., 27 Januar 2017, 19:30
地点/Place
卢塞恩KKL文化会议中心(火车站附近,有停车位)
KKL Luzern, Konzertsaal, Europaplatz 1, 6005 Luzern
优惠/ Rabatt
用优惠码 ‘CHCCH’, 票价优惠20%,好机会别错过!网上或者电话购票。
20% Rabatt mit dem Kürzel ‘CHCCH’
购票 Registration : https://www.obrassoconcerts.ch/chcch
宣传资料下载: chinesischeneujahrskonzertflyer
主办单位:
瑞士中国人社区(Chinese Community in Switzerland,www.chcch.ch)
苏黎世政府融入部(Integrationsförderung der Stadt Zürich)
专家讲解:
Frau Selin Talegon, Fachspezialistin QUIMS/Integration , Stadt Zürich Schulamt ( 苏黎世政府特邀 )
Frau Erika Sommer , Ethnologin lic.phil., Integrationsförderung der Stadt Zürich
时间:2016年11月14日,星期一,18:30 – 20:30
地点:意大利文化中心
Haus der Kulturen, Erismannstrasse 6, 8004 Zürich
语言:德文(专人在问答阶段做现场中德文翻译)
报名:http://education.chcch.ch/
费用:免费
内容:
本次讲座是为了让父母更多了解瑞士的教育体系,它主要侧重讲解如下内容:
• 从小小孩出生到学前有哪些活动场所及可能性,父母遇到问题应该找谁或者向哪个机构求助?
• 瑞士在从儿童教育到小学教育有哪些瑞士特色?他们怎样培养不同资质和水平的学生?
• 瑞士的高中和学徒教育具体是怎么样的?高中以后要怎么继续?未来有多少条路可以选择?
瑞士中国人社区希望大家的疑问或者疑惑在此得以解答,从中多多受益。
«In Zusammenarbeit mit der Integrationsförderung der Stadt Zürich, mit Unterstützung der kantonalen Fachstelle für Integrationsfragen sowie des Bundesamtes für Migration.»与苏黎世政府城市发展局融入部合作,由州政府融入询问部和联邦移民局支持。